异动
登录注册
2022年度策略:全球电动化高歌猛进,风光加速渗透率提升
猫猫喵喵3
2021-11-28 18:53:08
【摘要】
新能源车:全球电动化趋势明确,全球政策共振,传统车企加速转型,优质新能源车型陆续上市,产业链持续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发展。中国:补贴逐步退坡,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快速发力。欧洲:碳减排主线逻辑下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长期确定性强。美国:拜登政府利好政策频出,2030年电车销量目标50%,有望接棒欧洲成为新能源车下一个爆发主场。电池环节,涨价已开启,尤其是话语权强、产业链布局广的头部企业迎来盈利修复拐点。中游材料环节,隔膜、磷酸铁锂、电解液2022年供需关系仍将延续紧平衡,负极核心环节石墨化产能依旧紧张。重点配置1)已进入全球性龙头车企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的电池制造商。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关注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2)锂电龙头产业链中的优质材料供应商。重点推荐璞泰来,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中伟股份,丰元股份等。3)产业链中存在供求差或价格持续高位延续的板块,重点推荐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建议关注德方纳米,新宙邦,多氟多,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
光伏:产业链博弈趋缓背景下关注受损环节的盈利修复,电池片新技术加速推进量产,关注设备厂商订单景气度及技术迭代过程中的超额收益。年初以来,能耗双控、碳市场交易、绿电交易、整县推进等推动能源转型的政策相继出台,同时双碳行动纲领性文件也陆续发布,设定2025/2030/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5%/80%目标,预期十四五期间,光伏所需年均装机在100~140GW,发展迎来加速。展望2022年,在硅料新增产能逐步释放的背景下,产业链价格博弈有望逐步趋缓,考虑到主产业链上各细分环节竞争格局加速调整,利润或迎重新分配,前期受损环节电池片、组件有望迎来明显的盈利修复,同时建议持续关注装机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的紧缺环节EVA树脂、硅料。电池片新技术加速推进,2022年N型电池技术扩产节奏及量产进度有望超预期,设备厂商仍是受益龙头,同时建议关注率先布局N型路线、享有超额收益的电池片厂商。重点配置:光伏一体化组件龙头: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硅料和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210硅片龙头:中环股份;光伏电池片设备龙头:迈为股份、捷佳伟创;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光伏辅料玻璃及胶膜:福莱特、福斯特。
风电:风机大型化推动产业链加速降本,风光大基地、风电下乡陆续启动带来陆上风电成长性修复,海上风电受益于推进力度超预期或将迎来大发展。今年以来风光大基地、风电下乡、海上风电大基地陆续筹备启动,风电长期成长性得到修复,叠加大型化驱动下产业链显著降本,装机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展望2022年,产业链降本带动装机需求集中释放,建议关注单位盈利稳定、充分受益需求增长的塔筒环节。产业链降本压力的提升有望加速关键环节国产化进程,建议关注国产替代的风机主轴轴承环节,以及国产渗透率提升的变速箱环节。当前海上风电规划规模超预期,有望加速推动度电成本下降及装机需求提升,建议关注布局海上风电的海缆、桩基、风电主机厂商。建议关注:塔筒龙头天顺风能、大金重工,海缆龙头东方电缆、中天科技,风电主机龙头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积极推动零部件国产化的厂商广大特材、新强联,铸件龙头日月股份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锂电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各国政策变化超预期下行。光伏供给瓶颈环节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风电主机竞争加剧,招标价格超预期下降,海上风电补贴政策不及预期。
0
0
一、新能源车:电动化时代全面开启,迎接高速增长黄金十年
1.1 全球共振,新能源车销量持续向上
1.1.1中国:补贴弱化,优质车型驱动内生消费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步入快速成长期,2021年销量和渗透率同比双双翻倍。复盘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将其主要分成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2013-2015年,产业孕育期。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牵头引导,通过高补贴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该阶段新能源车渗透率不足1%。
(2)2016-2019年,产业完善期。政策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一年一修,补贴逐步退坡。更加侧重技术发展,鼓励高性能车型发展。该阶段,产业链供应基本成熟,年销量实现了百万辆的突破,渗透率从1%到4%以上。
(3)2020年起,产业高速成长期。优质爆款车型频出,市场消费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对补贴的依赖逐步弱化。国内产业链成熟,出现全球龙头公司。销量和渗透率的增长步入快车道。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合计销量252.6万辆,同比增长182%,已远超2020年全年136万辆的销量。渗透率方面,1-10月合计销量的渗透率为12.06%,相比2020全年的5.41%提升6.65pcts。根据产业发展规律,一旦10%是导入期和成长期的分界点,一旦突破临界点将迎来质的飞跃。我们预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制定的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达20%的目标有望提前完成。
0
 
21年月销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不断抬高全年预期;Q3淡季销量大超预期,我们预计全年销量330-340万辆。从月度销量数据来看,2021年1至10月,除了2月份和3月份因春节假期导致销量数据波动较大,其余月份销量数据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行业高景气度持续。Q1/Q2/Q3的月均销量分别为17.2/22.6/31.6万辆,Q2环比增加31%,Q3环比增加40%。在汽车芯片短缺和车市销售淡季的大背景下,国内新能源车Q3销量大超预期。随着月销量的不断增长,对全年销量的预期也在不断上修。Q4开局10月份销量38.3万辆,再创新高。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在330-340万辆。
0
新能源乘用车中,纯电车的销售已占比逐步提升81%。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52.6万辆中,新能源乘用车占95%、新能源商用车占5%,新能源商用车的月销量基本在1.5万辆上下。新能源乘用车按技术路线分可以分为纯电动EV和插电混动PHEV。从2018年至今,纯电动乘用车的比例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随着电池性能、续航里程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纯电车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如今纯电动乘用车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的主流。
0
 
从各车厂表现来看,比亚迪一骑绝尘,2021年月销量环比呈现高速增长。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凭借爆款车型,销量处于第一梯队,月销量在4-8万辆。其中,比亚迪在诸多车企中销量表现尤为突出,从4月份开始随着DM-i系列的交付,比亚迪月销量呈现激增趋势,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特斯拉中国整体销量趋势向上,随着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推出,7月份起销量增势明显。广汽埃安和长城欧拉构成第二梯队,月销量在1-2万辆。其中,广汽埃安整体销量稳中有升,下游需求强韧;长城欧拉月销量波动较大,但综合销量和广汽埃安基本接近。
 
国内新势力车企整体趋势向上,蔚来、小鹏月销破万。国内造车新势力方面,几个趋势:(1)月销量趋势向上,从年初平均月销量4000辆到9月的平均月销量8000辆,单月销量实现翻番。(2)第二梯队奋力赶超,新势力梯队可能迎来洗牌。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势力第一梯队和哪吒、零跑等第二梯队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哪吒汽车表现尤为突出,年初至今销量节节攀升,并在8月和9月分别超过蔚来和理想的月销量,10月销量排名第二。(3)单月销量破万。在汽车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蔚来和小鹏在9月月交付量突破万辆门槛,刷新记录。
0
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CR10为70%,前三名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合计占比45%,领先优势明显。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排名前十分别为比亚迪(18.7%)、上汽通用五菱(15.5%)、特斯拉中国(10.2%)、长城汽车(4.6%)、上汽乘用车(4.3%)、广汽埃安(4.2%)、蔚来(3.3%)、小鹏(3.1%)、理想(2.9%)和奇瑞(2.9%),前十车企的销量合计份额为70%。其中,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组成第一梯队,单家占比在10%以上,CR3为44.4%,领先优势明显。
0
宏光Mini今年连续10个月蝉联销量冠军,比亚迪4款车上榜前十榜单。从具体车型来看,2021年1-10月热销车型前十中,除了Model Y和比亚迪秦PLUS DM-i为今年新车,其余车型均已上市较长时间,销量表现依旧坚挺,五菱宏光Mini蝉联今年10个月销量冠军。今年的爆款新车主要由特斯拉Model Y和比亚迪贡献。最新的10月销量前十榜单中,比亚迪有4款车上榜,表现优异。
0
政策加持,全方位保驾护航,持续推动行业发展。国家和各省市层面均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涵盖新能源车销售、基础设施建设(如电网建设、充电桩安装、换电站建设)、电池回收利用、鼓励优质企业上市等方方面面。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愿景下,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新能源车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扶持的核心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中国新能源新车销量要达到新车的20%左右,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0
补贴逐步退坡,预计2022年补贴退坡30%。根据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原则上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0
 
1.1.2欧洲:碳减排主线下,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
欧洲1-9月累计销量157.6万辆,已超2020年全年。根据EV Sales数据,欧洲市场1-9月新能源车销量157.6万辆,同比增长104%,已超过2020全年销量(136万辆)。欧洲市场具有季末冲量的特点,通常每个季度的季末销量会有明显提升,季初回落。从今年前三季度月均销量来看,Q1/Q2/Q3月均销量分别为15.2/19.2/18.1万辆,Q2环比增加26%,Q3受缺芯等因素影响环比略降0.1%。我们预计2021年欧洲市场销量在220-230万辆。
0
 
2021Q3欧洲新能源车份额首次突破20%。2021年第三季度,欧洲市场汽车能源结构中,新能源车份额达到20.47%,首次突破20%。其中,插混车8.94%、纯电车11.53%。柴油车的份额降至15.4%,较2020Q3的25.4%下降10pcts。纯电车的比例已经快接近柴油车。2021Q3汽油车的比例首次低于40%。新能源车的份额正在持续扩大。
0
从热销品牌来看,欧洲市场新能源车主要还是以欧洲当地品牌为主。根据EV Sales数据,2021年1-9月欧洲市场销量最好的前十个新能源车品牌分别为大众(10%)、宝马(9%)、奔驰(9%)、特斯拉(7%)、标致(7%)、奥迪(6%)、沃尔沃(5%)、雷诺(4%)。除了特斯拉,其余均为欧洲当地本土品牌,而且各品牌的份额差异并不大。
0
Model 3和大众ID系列销量表现优秀。1-10月欧洲热销车型中,特斯拉Model 3累计销量10万辆,相比第二名的ID3销量接近翻倍,领先优势明显。大众ID系列同样表现优秀,ID3和ID4分别销量5.3/3.8万辆,分别排名第二和第四。
0
 
德国、英国、法国是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前三大国,CR3为58%。2021年1-9月,德国/英国/法国分别销售47.8/21.2/20.9万辆新能源车,分别占欧洲总销量的31%/14%/13%,CR3为58%。
 
欧洲八国新能源车渗透率逐步提升,挪威渗透率接近85%。北欧国家挪威、冰岛、瑞典新能源车普及程度位居全球前列,其中挪威的渗透率已接近85%。2021年1-9月相比于2020年,欧洲八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均有明显提升(除荷兰外)。从增幅来看,德国渗透率提升最为明显,2020年1-9月渗透率达到23.7%,相比2020全年的13.5%提升10.2pcts。挪威和瑞典在去年的高基数上,持续快速渗透,渗透率提升比例均接近10pcts。
0
 
欧洲市场的逻辑主线为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和逐渐收严的碳排放标准。欧洲的碳排放要求为全球最严,并且下降速度突然提升。我们对欧洲的碳排放目标及新能源车发展历程做了复盘:
(1)2009年,欧洲制定新车平均碳排放量目标,计划到2015年达到130g/km,该目标于2013年轻松完成,导致此后碳减排压力不大,新能源车销量增速较缓。
(2) 2014年,设定新目标2020年达95g/km。但到2019年新车平均碳排放量为122g/km,远远不及此目标,促使2020年新能源车销量高增,同比增长142%,碳排量降低12%快速接近目标。
碳排放超额部分需缴纳巨额罚款,传统车型转型压力巨大。大众汽车2020年因未达欧盟碳排放目标,需承担逾1亿欧元(约合7.8亿人民币)的巨额罚款。
 
2021年新提案再次收严标准,计划2035年实现零排放,比原计划的2050年大幅提前15年。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提案,旨在实现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完成此目标,在乘用车方面要求新车的平均排放量在2030年对比2021年降低55%,按照此前计划的2021年碳排放目标95g/km计算,到2030年需达到42.8g/km的目标,比原计划再一次降低28%。此外要求平均碳排放量在2035年降低100%,这意味着欧盟将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比原计划的2050年大幅提前了15年。快速收紧的政策将会给车企及部分国家带来较大压力,将倒逼车企加快新能源车转型速度,新能源车渗透率将进一步加快。
0
2035年全面电动化,十倍成长空间。若到2035年碳排放达到0g/km,也就是届时所有新车均为新能源车。按照欧洲汽车年销量1500万辆测算,2020年欧洲新能源车销量136万辆,2021~2035年十倍成长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欧洲各国政府补贴加持,持续刺激新能源车消费。
Ø  法国:2021年7月起各档补贴政策下调1000欧元,但整体来看影响有限。
 
Ø  德国:德国是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最多的国家,也是新能源车购车补贴力度最大的国家。补贴金额由德国政府和车企各承担一半,从2020年6月起德国政府追加额外补贴直至21年年底,消费者可享受到最高9000欧元的补贴。当前的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将延续到2025年。
 
Ø  英国:2030年禁止销售汽油、柴油驱动的小汽车以及货车。现有电动车购车补贴最高为2500英镑,补贴车型价格需在3.5万英镑以下,鼓励低价车型。
0
 
1.1.3美国:拜登新政不断释放利好,有望接棒欧洲成为下一增长主力
月销量稳定,预计2021年全年销量60万辆。根据Marklines数据,2021年1-10月,美国累计销售新能源车49.1万辆,同比增长100%。从月销量来看,销量基本稳定,波动不大,我们预期21年美国全年销量60万辆。
0
美国市场10月新能源车渗透率5.2%,相比欧洲和中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021Q1/Q2/Q3/10月,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3.2%/3.3%/4.8%/5.2%,呈逐步走高趋势。2020年全年渗透率仅为2.2%,到2021年10月份已实现翻倍,但对比来看,美国市场相比欧洲和中国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0
 
特斯拉在美国新能源车销量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爆款车型相对较少。2021年1-10月,美国新能源车销售量最多的是特斯拉Model Y(13.4万辆,占27%)和Model 3(9.1万辆,占19%),两款车合计份额在46%,占据主导地位。其余几款热销车型销量均在1-2万辆左右,除了特斯拉外,其余品牌尚未出现明显的爆款车,优质车型供给尚待补充。
0
 
拜登上台后持续推动新能源转型,利好政策频出,美国市场接棒新能源发展主力。拜登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推动新能源转型,力度远大于特朗普时期。
(1)2021年3月,美国《基础设施计划》发布,提出1740亿美元电动车支持计划。1740亿美元电动车扶持计划具体用途为: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消费者电动车退税、投入150亿美元在2030年前建设50万个充电站、投入590亿美元推动美国校车和公交车电动化,包括更换5万辆柴油校车以及让联邦政府和美国邮政更换电动车。
0
 
(2)2021年5月,《清洁能源法案》将新能源车税收抵免上限从原有的7500美元提升到1.25万美元。该法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将在美国本土组装的电动车补贴上限提高至10000美元,若是由工会成员生产的电动车,再增加补贴2500美元(即最高补贴上限从原有的7500美元提升到了12500美元);原政策规定某车企电动车销量超20万辆后,税收优惠将每半年退坡50%,直至不再享受优惠,新法案提议,当全美国电动车渗透率超50%后,税收优惠在三年内缓慢退坡;增加售价门槛,零售价低于8万美元的电动车才可享受税收优惠。
新法案的补贴金额更高、补贴时间更长,利好特斯拉和通用。特斯拉和通用分别于18Q3和18Q4达到了20万辆交付量门槛,并在19Q4和20Q1完全退出税补优惠名单。在现有的补贴政策下已失去价格优势。若新法案得以通过,按照目前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不到3%的情况,相较50%渗透率门槛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补贴政策红利期的时间将大幅延长,对特斯拉和通用影响较大。
0
(3)2021年8月,拜登制定2030年美国电动汽车销售目标:2030年前将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新车销售总份额的50%。按美国年均汽车销量1500万辆计算,我们预计203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2020年,美国电动车销量32万辆,渗透率仅为3.2%。在该销售目标下,美国电动车市场有望在未来十年迎来20多倍的爆发式增长,成长空间巨大。该行政令还将启动长期燃油效率和排放标准的制定。2012年,奥巴马政府曾提出美国历史上最严格的燃油效率标准,即每年燃油效率要提升5%。但在2020年2月,特朗普政府大幅降低了这一标准,改为在2026年前每年提高燃油效率1.5%。此次拜登重新调高燃油经济性标准,将对美国车企电动化转型有强大的驱动效果(参考欧洲碳减排政策对欧洲车企的影响)。
 
1.1.4长周期趋势已定,2025年全球销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电动化趋势已定,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全球范围内,主流传统车企纷纷制定电动化战略规划,进一步加速转型拥抱新能源。从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2030年是各家普遍制定的一个关键节点,设立了明确的电动车销售目标。
0
戴姆勒奔驰2030年全面电动化,大众2023年全球销售车型中50%以上纯电动。2021年7月,奔驰宣布将加速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转型,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全面纯电动化转型,并且将发布数个纯电动车型架构。2021年7月13日,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沃尔夫斯堡发布了2030 NEW AUTO战略。2030年大众集团在全球销售的车型中,纯电动车的比例将上升到50%。到2040年,集团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所有新售车辆将接近零排放。最迟到2050年,集团将实现碳中和。
0
优质供给增加,新车密集上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伴随着车企电动化转型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新能源车型陆续推出。新势力车企中,蔚来将推出首款轿车ET7、小鹏推出首款中大型SUV小鹏G7。比亚迪王朝系列持续丰富,宋Pro DM-i、元Plus相继上市。传统豪华车企中,奥迪推出e-tron系列,奔驰推出EQ系列,凯迪拉克推出奥特能电动车平台首款产品Lyriq。随着优质新车的不断上市,进一步催化新能源车市场活力。
0
 
全球共振,政策指引长期空间,迎来高速增长黄金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欧洲: “Fit for 55”提案,计划2030年新车平均碳排放量比2021年降低55%,到2035年降低到0%(意味着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美国:拜登政府提出2030年前将电动车销量提升到新车销售总份额的50%的长期目标。
0
 
1.2 电池材料供需矛盾依旧存在,降本趋势下技术资源两手抓
1.2.1电池:强者愈强,涨价开启盈利迎来修复拐点
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向上,格局趋向龙头化。2021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累计装机195.4Gwh,同比高增130.8%。全球动力电池装机前三分别为:宁德时代31%,LG新能源24%,松下13%。从历史数据对比来看,2017至2021年1-9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CR10分别为72%/81%/87%/92%/94%,行业格局趋向龙头化,强者效应突出。
0
国内市场增速迅猛,宁德、比亚迪双巨头继续零跑,二线梯队略有洗牌。2021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107.44Gwh,同比高增163%。从格局情况来看,宁德市场份额稳定保持在51%左右,比亚迪占比16.6%,相比2020年提升1.7pcts。二线厂商格局相比2020年变化较大,外资厂商LG、松下掉队,内资品牌蜂巢、塔菲尔、欣旺达新公司入围。随着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的释放,国内电池厂仍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0
中上游原材料涨价幅度较大,电池成本承压;21Q4电池涨价预期强,迎来盈利修复拐点。原材料涨价是贯穿2021年的关键词,涨幅最大的为锂资源相关材料:锂盐、正极、电解液,在行业需求激增,产能短期难以释放的情况下,资源端价格一路上行,对电池成本端造成较大压力。在长期成本压力下,21Q4锂电池涨价预期强烈,成本端压力预计能向下游进行合理传导,迎来盈利修复拐点。
 
0
 
各车企车型配套决定电池厂商装机量。主机厂对电池有一定的粘性,装机配套需要验证与适配周期,因此观察车企配套及定点情况可以对电池企业装机量进行预判。从车企配套来看:
1)特斯拉:海外主要为LG与松下配套,国内部分由宁德配套,且有向海外车型进一步拓展的机会。
2)国内车企:除比亚迪自有电池、低端车型电池配套较杂外,其余车企很大一部分比例由宁德时代配套,已占国内市场50%。其他主流厂商如国轩高科、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也主要为国内企业配套。
3)海外车企:宁德时代、LG竞争力强劲,Northvolt蓄势待发。中国企业正在加速海外车企替代认证,如国轩供大众、亿纬供戴姆勒/现代/宝马定点/捷豹路虎定点、孚能供奔驰,未来有较大空间。
 
1.2.2正极:磷酸铁锂趋势强化,供需紧平衡情况有望延续
磷酸铁锂回暖趋势明显,国内单月产量份额已达到63%。2020年起,磷酸铁锂电池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趋势:
1) 政策端,2020年4月国家新补贴政策要求新能源车补贴前售价需低于30万元。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可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将补贴前售价降低至30万元以内,在消费端更有价格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车企盈利空间。
2) 技术端,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CTP、国轩高科JTM等新技术的推出可有效改善磷酸铁锂理论能量密度较低的劣势,且可较好发挥其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的优点;
3) 配套端,搭载磷酸铁锂的热门车型不断推出,宏光Mini EV、特斯拉 Model 3、Model Y、比亚迪系列等均大比例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从国内月度装机结构数据来看,2020年至今,磷酸铁锂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快速重回装机主流。2020年1月,铁锂装机占比为28%;2021年10月,铁锂装机占比已大幅提升至55%。
 
0
全球车企巨头特斯拉、奔驰相继宣布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低廉、安全性强等优势,各大车企陆续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版本车型。特斯拉在2021Q3电话会上表示,将把全球范围内的标准续航版车型将全面切换成铁锂电池。目前,中国销售的Model 3和Y已经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汽车售价也有所降低。Model 3/Y的起售价分别下调至23.59/27.6万元。今年10月27日,戴姆勒集团CEO Ola Kallenius表示,其豪华汽车部门梅赛德斯-奔驰将转向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奔驰将从2024和2025年开始在下一代车型中(如EQA和EQB)使用磷酸铁锂电池。我们认为磷酸铁锂的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磷酸铁锂:供给紧张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
 
产能短缺、能耗管控,2021年磷酸铁锂涨价幅度较大。2021年,锂资源供应紧张,磷也因为国内能耗双控受到产能限制,导致价格均有较大程度上涨。在供需紧张,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磷酸铁锂从年初的4万多涨到了11月份的8-9万元/吨,涨幅翻倍。
 
根据我们预测的新能源车销量数据和行业目前扩产情况,我们预计2022年全球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需求在83万吨左右,行业总有效供给在80-90万吨,行业仍然处于供给紧平衡的情况。
 
新入局者尚需时间,对行业格局影响有限。对于市场讨论比较高的化工企业入局磷酸铁锂,我们的看法是从长期来看,大化工起家的公司入局铁锂行业,有望通过资源一体化和成本管控优势促进行业成本下降,对行业是个好事;但是短期来看,有效产能释放仍需要一定时间,从生产建设、投产、爬坡、客户认证、批量出货,新入局者通常需要2年以上的时间。在具有先发优势、客户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前提下,既有铁锂玩家仍将率先受益于铁锂行业的发展。
 
0
三元正极:高镍化仍是主流趋势
 
三元竞争格局比铁锂更为分散,看好具有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的厂商。2021H1,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呈现较为分散的竞争格局,CR5为56%,前五家市场份额均在10-13%之间,相差不大。高镍化仍是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趋势,8系乃至9系等高镍产品将逐步降低钴的用量,原材料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同时能量密度逐步提高。从行业供需关系来看,三元正极的供给关系不如铁锂紧张,因此更加需要关注公司的α属性,我们看好具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客户优势的厂商。
0
 
1.2.3负极:行业总产能盈余,核心在于石墨化自供配套能力
石墨化高能耗环节,能耗双控下产能紧张。石墨化工序为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环节,单吨能耗最高可达1.4~1.5万度电,常受到环保监管的限制。在能耗双控下,今年以来全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能控的相关政策,用电量管控收严,内蒙古、云南、江苏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停电限产,石墨化产能受到影响。根据鑫锣锂电数据,负极石墨化加工费已经从年初的1.5万元/吨涨到11月中旬的2.45万元/吨,涨幅63%。近期限电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受到环保限产的影响较大,因此市场整体开工情况将有所下降,原料价格相对平稳,负极石墨化供不应求,下游市场整体保持较为旺盛的需求,负极材料企业整体生产受限,货源紧张。
 
0
生产工艺由坩埚炉切换成厢式炉增产降本。负极材料装炉方式主要分为两种:1)坩埚炉,为主流装炉方式,路线较为成熟,对摆放精度等要求较低。由于坩埚为圆柱体,其密堆积后中间仍会产生缝隙,因此需要在坩埚间填充石油焦及保温电阻料以构成电流回路;2)厢式炉:直接将炉芯用石墨板材分割成若干长方体腔室,由于石墨板材具有导电性,各厢体件无需保温电阻料。可增大有效容积及使用效率,达到增产降本的目的。但由于对厢板拼接精度及装料吸料有技术要求,厢式炉路线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仅少数头部企业掌握此技术。装炉方式切换可使单炉年产能提升50%,并降低单位重量材料加工成本约40%~50%,降本幅度大。
0
负极环节总产能不缺,关键于一体化生产能力。从行业供需关系来看,负极材料的整体产能是大于需求量的,但是核心工序比如石墨化生产环节,扰动因素较大。在限电限产的情况下,石墨化产能依旧紧张。因此,对于负极环节,我们看好石墨化自供配套比例高的企业,生产弹性大、受外部约束小。
 
1.2.4 隔膜:产能扩张竞速下,龙头企业锁定优质设备厂
隔膜环节壁垒较高。(1)产品性能指标要求高,需要有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隔膜产品具有孔径、孔隙率、穿刺强度、厚度等多方面的性能指标要求,企业需要具备稳定高效生产高良品率、高分切收得率的能力;(2)工艺方面,设备参数调试需要长时间know-how积累:需要对机器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调整,以得到稳定工艺生产状态,一般需要3年左右时间;(3)认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动力电池隔膜需要电池厂和隔膜厂合作研发,国内电池客户需要9-12个月,海外电池客户需要18-24个月的认证周期。一旦双方确认合作,供应关系稳固,会有很强的客户黏性。(4)重资产投入,资本开支大,对企业资金要求较高:隔膜属于重资产行业,从固定资产/资产总计来看,隔膜企业固定资产占比在4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中游材料企业,每亿平米基膜固定资产投资在1-1.5亿元以上。
0
隔膜格局是锂电材料中最优,龙头效应显著。隔膜行业的竞争格局经过早几年的一轮厮杀和洗牌,剩下的龙头企业已经占据了行业较大的市场份额。2021H1,国内湿法隔膜CR2为60%,干法隔膜CR2为49%,龙头企业领先优势明显。
2022年隔膜行业维持紧平衡,龙头企业锁定海外设备产能,扩产节奏更快。经我们测算,2022年隔膜行业供需将维持紧平衡。隔膜产品核心设备技术门槛高,主要进口日本德国。龙头已大批量锁定日本制钢厂产能,在产能扩张方面更具有优势。
0
1.2.5电解液: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上行,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企业优先受益
电解液上游合成产业链较长,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很关键。电解液的上游涉及很多化工合成环节,产业链很长,而且部分原材料相对小众,前几年产能不大,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涨价幅度较大,对电解液的成本有很大影响。向上具有原料自给能力的电解液厂商竞争优势会比较明显。
0
六氟磷酸锂的产能约束和价格上涨对电解液影响较大。电解液每万吨电解液的资本开支约0.2-0.3亿元,不属于重资产行业,建设周期也相比于其他中游环节更短,10万吨产能建设周期约为1年。六氟磷酸锂(6F)在电解液成本中占比最大,为电解液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原材料涨价和行业供需错配的双重因素叠加下,20年下半起年6F价格快速上涨。由于环评影响、设备定制和产品认证周期较长等因素,新建产能投产需1-1.5年,短期内产能扩张有限,头部企业或享受业绩与估值的催化效应。
0
 
1.3 投资建议:行业基本面成长性确定,建议关注行业优质龙头企业
基本面角度:
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朗,新能源车行业景气持续向上。我们预计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650万辆;2022年中性估计925万辆,乐观估计1025万辆,对应增速42%-58%。
中国:补贴逐步退坡,进入市场化阶段,国内自主品牌、新势力车企快速发力,优质车型大量释放,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欧洲:碳减排主线逻辑下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长期确定性强。
美国:拜登政府利好政策频出,2030年电车销量目标50%,有望接棒欧洲成为新能源车下一个爆发主场。
电池环节,涨价已开启,尤其是话语权强、产业链布局广的头部企业迎来盈利修复拐点。中游材料环节,隔膜、磷酸铁锂、电解液2022年供需关系仍将延续紧平衡,负极核心环节石墨化产能依旧紧张,三元正极重点关注有技术优势和客户优势的核心标的。
估值来看:电池环节:22年PE估值回落到50-70倍;正极环节:22年PE估值回落到30~40倍区间。负极环节:22年PE估值回落到30~45倍区间。电解液:22年PE估值回落到30倍左右。隔膜环节:22年PE估值回落到50~60倍区间。行业整体估值水平受产业所处生命周期和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在导入期,在市场情绪推动下,估值甚至可达上百倍。进入成长期后,估值水平将在30-40倍之间波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阶段来看,30-40倍可作为中游材料估值锚,电池厂作为行业估值锚在此基础上享受一定的溢价。目前来看,锂电主流标的已进入价值区间。
投资方向:锂电产业链全球化趋势显现,技术领先公司竞争优势强化,长期降本趋势下资源可控工艺迭代为核心要素。推荐把握三大主线逻辑:
1)推荐已经进入特斯拉产业链、大众和宝马等为代表的欧洲电动车制造商产业链以及国内造车新势力产业链的电池制造商。重点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关注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
 
2)继续看好全锂电池龙头宁德、比亚迪、LGC、SKI等相关产业链中的优质材料供应商。重点推荐璞泰来,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中伟股份,丰元股份等。
 
3)部分材料供需偏紧格局有望在2022年继续维持。重点关注产业链中存在供求差或价格持续高位延续,整体利润率边际向好的板块,重点推荐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建议关注德方纳米,新宙邦,多氟多,星源材质,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
二、光伏:利好政策相继出台,短期博弈不改长期高增趋势
2.1 国内需求:能源转型有望加速,分布式装机迎来大发展
2.1.1 长期:政策加速能源转型,电站价值迎来重估
Ø  能耗双控审查趋严,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
 
为进一步提升各地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8月17日正式印发《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在能耗强度降低方面,包含云南、江苏在内的9个省(区)上半年能耗强度不降反升,被评为一级预警,另有10个省上半年能耗强度降低率未达到进度要求,为二级预警,其中对于一级预警地区,除国家规划布局的重大项目外,2021年暂停“两高”项目节能审查;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包括云南、江苏在内的8个省(区)被评为一级预警,另有5个省(区)被评为二级预警。
0
2021年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在能耗双控趋严的背景下,推动实现能源利用效率以及能源结构等多方面的优化,核心在于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与鼓励可再生能源使用。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方案提出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等情况,对超额完成激励性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地区,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2020年有14个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高出激励值,18个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高出激励值。展望2021年,在能耗双控政策下,绿证和绿电交易有望加速,减缓各省能耗双控压力。
0
Ø  碳交易机制逐步完善,CCER有望为电站带来价值增量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配额交易价格在40元/吨以上。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首批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2225家发电企业和自备电厂,未来随着配额分配方式、行业排放数据逐步完善与成熟,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等高排放行业。开市以来,碳排放配额的交易价格在40~60元/吨区间,截止11月24日,CEA收盘价为42.96元/吨,交易价格相较独立的试点市场更为稳定,也能实现对于配额的公允定价。
 
0
CCER新备案暂缓受理,静待CCER备案重启。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暂缓受理新的CCER备案,目前可在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均是已发证的项目。在全国碳排放交易权市场落地后,CCER也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启。假设一个100MW光伏电站,年利用小时数为1200h,则对应年发电量为1.2亿度,假设排放因子取0.9 tCO2/MWh,则对应年减排量在10.8万吨,按碳配额成交价格约43元/t计算,一个100MW电站每年CCER可以带来的额外收入在464.4万元。新能源电站资产价值重估有望进一步提升装机积极性。
 
0
Ø  开展绿电交易试点,推动可再生能源社会效益变现
 
开展绿电交易试点,满足绿电消费需求,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加速电力系统向新能源转型。根据国家发改委体改司2021年9月7日发布的新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复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开展绿电交易,一方面可以满足在社会责任驱动下,电力用户对于消费绿电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直接交易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同时可以将绿电的环境属性变现,产生的绿电收益进一步支持新能源发展,实现共赢;绿电交易的完善,将加速电力系统向新能源转型。
 
售电方将优先平价新能源项目,交易机制采取直接、间接两种方式并行。在试点初期,将优先组织平价光伏、风电项目,此外,也可引入部分带补贴的新能源项目参与交易,但交易电量将不再领取补贴,购电方则主要选取有绿电消费需求的用电企业,满足其碳足迹要求;交易机制方面,可通过直接交易与电网购电后的间接交易实现绿电购买,试点交易初期,会合理设置交易价格上下限,在市场成熟后逐步取消。
0
相关条件已经成熟,绿电交易将加速落地。从企业需求看,部分企业具有较强绿电交易意愿,且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从技术可行性上看,国家电网已打造基于区块链的绿色证书交易系统,可实现绿电全生命周期追踪,保证交易的真实、公正、透明。当前,绿电交易已成为电力系统各方参与者的共识,重要性将愈发凸显,有望加速落地,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首日绿电交易量超79亿千瓦时,平均溢价0.027元/kwh。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首日,17省份259个市场主体参与了绿色电力交易,交易电量达到了79.35亿千瓦时,交易价格在风电、光伏现有价格的基础上平均提高了0.027元人民币/千瓦时。从交易首日数据来看,绿电需求旺盛,全国性的交易机制有望尽快推出,平价电站价值有望迎来重估。
 
整县推进带来户用装机需求释放,分布式将迎来加速发展
 
整县推进充分挖掘户用装机空间。2021年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方案要求,在县(市、区)一级行政区域内,各类建筑屋顶总面积中,安装光伏的部分需不低于一定比例。2021年9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申报情况,676个试点县全部列入开发试点名单。区别于集中式光伏电站布局集中在西部地区,整县推进有望充分挖掘中东部地区的分布式光伏资源,加速推动能源转型。通知中明确,2023年底前,达到20%~50%屋顶光伏安装比例要求的地区,可成为开发示范县,此举有望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积极性,加速整县资源开发进程。
0
户用屋顶市场空间超400GW,分布式光伏装机空间广阔。以户用光伏为例,截止2020年底,我国县以下行政区域实有建筑面积约为324亿平米,保守估计屋顶面积约135亿平,按照铺设密度150w/平、渗透率20%计算,仅住宅屋顶对应装机空间就超过406GW,若考虑其他类型建筑,分布式装机市场空间将大大提升。
 
0
Ø  双碳行动纲领性文件陆续发布,打开新能源成长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于10月24日、26日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设定2025/203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5%目标,到2060年,比例将进一步达到80%以上。考虑到水电开发资源的制约,光伏+风电有望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形式,打开新能源的成长空间。
 
预计“十四五”期间,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52~76GW,光伏所需年均装机在100~140GW。假定十四五期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按照年化2%增长,供电标准煤耗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全国煤电机组改造升级的通知》中的要求降至300g/度,风电、光伏利用小时数分别为2000、1200h,以2025年风光发电量比例为6:4作为基准,为实现20%的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则要求2024年底实现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587、652GW,2021-2024年年均新增装机达到76、100GW。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到20%的背景下,预计“十四五”期间,风电所需年均装机在52~76GW,光伏所需年均装机在100~140GW,风光“十四五”发展均有望得到加速。
0
 
0
 
2.1.2 2021年:存量项目加速装机并网,户用打开成长空间
以消纳为导向,健康推进新能源发展。2021年5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称为《通知》)。根据本次《通知》,以后国家将下达各省年度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通过消纳责任权重来引导各地新能源新增装机规模,而2021年新能源建设并网采用保障性并网和市场化并网多元保障机制,其中2021年保障性并网规模不低于90GW,对于保障性并网项目之外的项目,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并网,通过自建、合建共享或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方式落实并网条件。
 
存量项目纳入保障性并网,加快推动存量项目建设。本次《通知》明确指出2020年底前已核准且在核准有效期内的风电项目、2019年和2020年平价风电光伏项目、以及竞价光伏项目直接纳入保障性并网项目范围,各省2021年保障性并网规模也主要用于安排存量项目。对于存量项目而言,在今年并网可以不用参加竞争性配置,经济性有所保障,存量项目有望加速在今年完成并网。
 
0
户用补贴总盘子超预期,全年总规模有望超过16GW,全年户用或将加速发展。本次政策明确2021年户用补贴总规模为5亿元,根据2021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2021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2021年户用项目度电补贴为3分,按照1000年利用小时测算,2021年户用带补贴项目总规模达到16.7GW,同比去年户用总规模10GW大幅增长。
 
0
光伏装机稳步增长,1-10月新增装机29.31GW。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 2021年1-10月,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3.96%,实现稳步提升。据CPIA预测,全年国内新增装机将超55GW,四季度装机需求将保持高景气。
 
0
 
户用装机持续高景气,推动新增装机高速增长。受益于2021年户用补贴政策,以及整县推进的推动,户用装机持续保持高景气。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1-10月,我国新增户用光伏装机13.61GW,同比增长105.76%,户用光伏装机占光伏装机的比例上升至46.43%,有力地推动了1-10月我国光伏装机的高增长。
 
0
 
2.2 海外需求:减排目标逐步强化,光伏发展迎来全球共振
2.2.1 美国:拜登新政重申排放目标,2030光伏装机有望接近125GW
美国重申2030年将减少一半温室气体,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继2月19日美国政府宣布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重申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的目标后,拜登于11月1日在气候峰会上再度申明将在2030年前减少50-52%温室气体排放,并在2050年达到零净排放。
 
预期增速提升,2030年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25GW。拜登政府在气候峰会上重申,到203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50%~52%。根据SEIA估计,为达到该减排目标,光伏发电占比有望在2030年达到30%,该目标要求美国光伏装机量须近850GW,年均新增装机量将从2020年的19.2GW增长到2030年的约125GW。
 
0
清洁能源比例不断提升,有望刺激国内配套储能迅速增长。随着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占比的不断上升,储能设备在用电高峰和可靠性上起到关键作用。按2030年光伏占比达30%计,储能年均新安装量将会达到40GW。
 
0
 
社区光伏支持政策力度较大,美国户用装机或将超预期。据Wood Mackenzie估计,2021年全年美国户用装机增长将达到3.9GW,增长率为21%。根据Renewable Energy World新闻,美国时间10月11日,拜登政府设定2025年社区户用光伏装机目标—为500万户家庭提供太阳能电力。截止2020年底,美国社区光伏装机容量为3.253GW,可为6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按照2025年500万户装机目标计算,增幅超过700%,在社区光伏推动下,美国户用装机或将超预期。
 
0
工商业市场2021年项目延期情况持续,全年装机增速预期调低。2021年工商业项目将延续2020年的延期情况,部分项目延期至2022年。二季度装机354MW,考虑到部分2020年延期项目将在今年安装并网和今年持续的延期情况,据Wood Mackenzie估计,2021年全年美国工商业装机增长率为20%。
 
0
公用地面电站为装机主力,2021年装机量有望达到19.9GW。尽管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和供应链不稳定双重因素叠加,二季度公用地面电站装机量仍达到4.23GW,为Q2装机量最高值。公用地面电站需求持续火爆,二季度新签9.3GW合同,预计2021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9.9GW。
 
0
2.2.2 欧洲:碳中和目标明确,主要各国均将迎来装机快速增长
德国重新成为欧洲最大光伏市场,2021年装机量有望达到7.0GW。德国于2020年底通过的新《可再生能源法案2021》(EEG 2021)设定了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到2030年100GW太阳能发电能力的目标。根据SolarPower Europe的预测,2021年德国光伏装机量将达到7.0GW,2025年将达到13.5GW。
 
0
荷兰SDE+补贴项目规模达13.3GW,预计2021年装机量提升至3.8GW。荷兰光伏的发展主要靠政策驱动。工商业分布式及公用事业地面项目受SDE+政策驱动,而SDE+补贴项目的规模将达到13.3GW,市场前景仍较为乐观。根据HOLLAND SOLAR的预测,到2021年,荷兰光伏装机量将增长达到3.8GW,而2025年将达到4.6GW。
 
0
西班牙政府推出国家能源和气候计划(National Energy and Climate Plan, NECP),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74%的可再生发电和39.2 GW的光伏发电。根据UNEF的预测,西班牙2021年光伏装机量有望达到3.8GW。
 
0
 
2.2.3 海外其他地区:碳减排已成全球共识,光伏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日本新的减排目标是到2030年减排46-50%,根据新的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JPEA已将累计光伏装机容量预计调至2030年的125GWAC(150 GWDC)。根据JPEA的预测,日本新的减排目标意味着,到2030年平均每年将需要安装大约8个GWDC的太阳能光伏。
 
0
澳大利亚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目标(RET)预计小规模证书(STCs, 100kW以下系统)逐渐减少到2032年,而大规模证书(LGCs)于2020年结束。根据SolarPower Europe的预测,2021年澳大利亚光伏装机量将达到8.1GW,2025年将达到10.5GW。
0
印度2030年目标是300GW,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需要在未来10年每年安装25-30GW的太阳能光伏。根据NSEFI的预测,2021年印度光伏装机量将达到51GW,预计在2024年突破100GW,在2025年将达到125GW。
0
韩国《电力长期供求基本规划》第九版于2020年12月发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预计将从2020年底的15%左右增长到34%。到2030年,韩国力争太阳能发电能力达到34GW,风力发电能力达到18GW,这将占可再生能源57.9GW目标的90%。根据SolarPower Europe的预测,2021年印度光伏装机量将达到4.8GW,在2025年将达到6.1GW。
 
0
 
2.3 紧缺环节保持高景气度,一体化组件有望迎来盈利修复
2.3.1 产业链供需失衡,利润加速向上游集中
硅料价格加速上行,推高全产业链价格。今年以来,由于多晶硅料环节新增供给有限,而终端需求高速增长,推动多晶硅料价格加速上行,今年以来,截止2021年11月17日,根据PVinfolink报价,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涨至269元/kg,年内涨幅达到220.2%。虽然光伏玻璃环节由于新增产能释放推动价格下行,但是包括硅料、EVA树脂在内的原材料加速上行继续推高光伏全产业链价格。根据PVInfoLink报价,当前166硅片均价达到5.75元/片,166电池片均价达到1.10元/w,单晶组件均价达到2.03元/w。
 
0
产业链盈利加速向硅料环节集中,电池片、组件、玻璃盈利空间收窄。随着硅料价格加速上行,硅料端盈利能力大幅提升。而下游组件对于成本传导需要时间周期,且下游电站业主对于组件价格上涨接受程度有限,电池片、组件等环节难以传导成本变动。9月初以来,受云南等地能耗双控限产影响,工业硅价格大幅攀升,带动多晶硅价格进一步上涨至约270元/kg。总体来看,产业链利润加速向硅料环节集中,硅片端由于硅料供给有限,硅片持续偏紧,带动硅片维持相对稳定盈利。而电池片和组件盈利受到一定挤压。
0
 
2.3.2 硅料:产能供不应求,新老玩家布局大规模产能扩张
国产硅料全球出货占比快速提升。根据硅业分会数据,2020年国内硅料产能42万吨,产量39.6万吨,占全球需求的75.2%。2021年国内产能将从42万吨提升至48万吨,海外产能预计从9.9万吨降至8.7万吨,国内硅料出货占比将超过80%,随着国内硅片产能的快速扩产,国产硅料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0
硅料扩产风险高,短期下游需求爆发,硅料供不应求。多晶硅行业存在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扩产周期长,一般需要12-18个月;二是投资强度高,目前万吨投资接近8亿元;三是产能弹性小,需要满负荷生产才能实现成本最低。除扩产风险高之外,2019年开始直到2020年年中,硅料价格徘徊低位,行业没有赚钱效应,导致主要厂商扩产动力不足,在下游需求快速爆发的背景下,硅料产能成为行业发展瓶颈,价格快速攀升。
0
 
在长期需求增长以及短期供不应求的双重刺激下,硅料环节迎来大规模扩产规划。行业内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路线的龙头企业,均布局了较大规模的扩产计划。以通威为例,除在建乐山(二期)、保山(一期)、包头(二期)项目外,公司6月30日发布新扩产公告,拟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0万吨多晶硅产能,其中一期10万吨将在2022年底前投产。若相关产能投产按预定节奏投产,2022年底通威多晶硅产能将从2020年的8万吨提升至33万吨,行业龙头产能快速增长。
 
0
新进入者跑步入场,规划产能超100万吨。除行业龙头布局积极的产能扩张计划外,在硅料供应紧张、价格超预期上涨的背景下,已有多家企业入局多晶硅领域,根据光伏咨询整理的数据,新进入的五家企业布局产能超过100万吨,且部分产线已开始进行建设。硅料的大规模扩张,将满足光伏行业较长时间内对于多晶硅料的需求。
 
0
保利协鑫押注颗粒硅技术,布局大规模扩产计划。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通威、大全等硅料龙头为代表的改良西门子法,二是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颗粒硅法。颗粒硅具备流程短、耗能低、自动化程度高、碳排放低等优势,目前保利协鑫已布局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根据公司公告,2万吨新增颗粒硅产能于11月10日正式投产,公司颗粒硅有效产能从1万吨升至2万吨,此外,公司还布局了超过40万吨的扩产计划,包括内蒙投资建设30万吨颗粒硅,乐山建设10万吨颗粒硅项目,以及后续在徐州基地的扩产计划。颗粒硅的品质已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年初以来,公司与隆基、中环、晶澳、上机数控签订总量超过70万吨的多晶硅供应合同,有效地保障了公司产能释放。
0
 
2.3.3 硅片:尺寸加速转型,行业竞争加剧
Ø  硅片大型化:182/210大尺寸硅片凭借降低非硅成本优势,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大尺寸硅片带来全行业成本下降,有效降低度电成本。在硅片环节,更大的截面尺寸带来单次拉晶量、切片量的提升,降低能耗;在电池片环节,大硅片在保持产线节拍不变的条件下,单位时间产出更高功率的电池片,降低生产成本;在组件环节,除提升单位时间的功率产出外,大硅片同时可实现更高的组件功率与封装密度,降低单瓦辅材的耗量;在下游电站环节,大硅片带来的单块组件的功率提升,可以降低电站所需的支架,汇流箱等按片数相关的成本,度电成本得到下降。
  
0
Ø  硅片薄片化:薄片有助于降低单瓦硅耗,未来硅片有望持续减薄
薄片化可降低硅耗和硅片成本,但硅片减薄后将会影响后续电池、组件加工环节的良品率,随着产线自动化比例的逐步提升,加工精度与良品率显著改善,今年以来,伴随上游硅料涨价,各硅片厂商加速推进薄片化进程,2020年P 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在 175μm左右,今年以来已降至170μm,到2025年将减薄至160μm。在N型硅片方面,topcon电池用硅片厚度约为170μm,异质结电池用硅片厚度约为150μm,后续随着异质结技术的大规模量产,还将推动硅片厚度进一步减薄。
 
0
 
Ø  硅片N型化:N型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升级,N型硅片需求将快速提升
硅片的P型/N型路线与下游电池片加工技术路线紧密相关,目前电池片主流的技术路线为PERC,P型单晶硅片2020年市占率约为86.9%,N型单晶硅片约3.3%,伴随topcon、异质结等N型技术逐步成熟进入量产阶段,N型硅片需求将快速提升。
 
0
新进入者快速增加,硅片环节竞争加剧。过往几年,在单晶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驱动下,硅片环节留存了较多的利润,众多新进入者布局较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包括主营光伏切片设备的上机数控、单晶炉的京运通、多晶硅还原炉的双良节能等,以及资本实力强大的高景等,大部分项目2020年开始筹建,2021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投产阶段,2022年开始释放有效产能,根据对公开信息的整理,2020年下半年以来,主要厂商硅片(拉晶)扩产计划接近300GW,技术扩散带来行业竞争格局加剧。
 
0
 
2.3.4 电池片:N型技术快速渗透,关注设备及先发厂商布局机会
Ø  异质结:行业关注度高,技术加速迭代推进量产
 
转换效率持续提升,实验室最高效率达到26.3%。在实验室转换效率方面,根据隆基股份公众号的信息,10月28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试,隆基硅基异质结电池(HJT)转换效率高达26.3%,一周连续两次创造25.82%、26.30%等两大新纪录。与6月25.26%转换效率的HJT电池相比,新的电池工艺完成微晶N窗口层优化,进一步提升电流密度,同时开发新的本征层结构,大幅度改善钝化性能,提高Voc达2mV。在量产转换效率方面,根据钜能电力公众号的消息,7月30日,公司在量产线上制作的HJT异质结电池,最高转换效率达到了25.31%,刷新了量产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的纪录。
 
迈为强化与异质结电池片厂商合作,目标量产效率26%。目前,迈为同华晟一起合作开发单线产能500MW以上的异质结单面微晶与双面微晶电池产线,目标是实现单面微晶异质结电池量产平均效率大于25%,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平均量产效率大于25.5%单线产能达到500MW、良率大于98%、生产成本优于现有PERC产线。该合作中的单面微晶工艺产线将会部署在已启动的华晟二期2GW产线,设备将于2022年2月份搬入,双面微晶工艺生产线将会用于华晟即将启动的三期生产线。此外,公司期望到2023年,将HJT微晶量产电池效率提升至26%以上,进一步拉开与perc的效率差距,实现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捷佳伟创批管式异质结PECVD工艺电池顺利下线,有望积极推动异质结电池降本增效。8月18日,根据捷佳伟创公司公众号,公司首批管式异质结PECVD工艺电池顺利下线,这也是全球首批利用管式等离子体气相沉积工艺异质结电池。管式PECVD具有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开机率高、维护保养成本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批量电池生产线,基于管式工艺的电池的顺利下线,有望积极推动异质结技术降本增效。此外,公司开发的RPD设备助力隆基一周两次创造世界纪录,异质结效率分别突破25.82%、26.30%,目前量产设备RPD5500A助力客户满产运行,量产效率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此外,公司结合PVD和RPD膜质特性开发的新一代量产设备PAR已完成初步中试,即将向市场意向客户进行量产应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异质结技术量产性价比。
 
金石能源布局大腔室设计,率先采用I-IN-P工艺设计方案提升稳定性。除迈为、捷佳外,金石能源也是国内重要的异质结整线提供商,其设备特色在于PECVD采用“13片*13片”的大腔室设计,通过串联多腔室可实现更大产能,小时产能最高可达16000片(800MW)。此外,金石能源是全球首家使用I-IN-P进行产业化的企业,其客户钜能电力早在2018年就开始使用I-IN-P进行规模化生产,实现了极高的制程稳定性。
 
异质结产线招标加速,明年产能有望大规模落地。今年下半年以来,异质结扩产节奏明显加快,众多电池片厂商已与设备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或签订采购协议,预计将从2022年开始逐步落地。异质结设备订单不断兑现,具备整线交付能力的设备厂商将在技术转型期获得先发优势,不断积累数据与经验,加速技术迭代,持续强化领先优势。
 
0
 
Ø  TOPCon:技术成熟度高,有望率先导入量产
 
TOPCon因与PERC产线更好的兼容性,因此行业内电池片厂商积极布局TOPCon技术的研发。实验室效率方面,10月13日,晶科能源实现全面积电池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5.4%,近一年来第四次创造新的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随着效率提升带来成本的加速下降,TOPCon有望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量产效率方面,目前中来TOPCon电池量产批次平均转换效率为24.2%,部分产品达到24.5%,领先行业。
0
 
目前国内厂商积极布局TOPCon电池产能建设,根据PVInfoLink的统计,TOPCon的产能将在未来加速提升,预计到2023年底,将达到接近80GW的水平。在核心技术路线(沉积二氧化硅隧穿层和多晶硅层)方面,TOPCon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可行的技术路线包括LPCVD、PECVD、POPAID、PEALD四种。
 
LPCVD:路线最为成熟,但是镀膜速度慢、绕镀等问题尚未解决。LPCVD是TOPCon最为成熟的镀膜工艺,最初由梅耶博格研发,目前成本最低,在国内应用最广,但LPCVD存在绕镀、原位掺杂等问题,国内的代表厂商包括捷佳伟创、北方华创、拉普拉斯等。
 
PECVD:当前市场关注度较高,技术成熟后经济性改善空间较大。PECVD 全称为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根据不同的腔室布置形式又可以分为管式、板式及微波三种,代表厂商包括捷佳伟创、理想万里晖、金辰股份、拉普拉斯等。作为LPCVD的替代路线,目前PECVD的关注度较高,其中板式PECVD可以实现无绕镀沉积,且成膜速度也要优于LPCVD,缺点在于成本较高。管式PECVD沉积速度更快,同时成本更低,但缺陷是仍存在绕镀问题,且膜层均匀性较差,易爆膜。目前PECVD设备相关技术尚未成熟,但作为替代LPCVD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行业关注度较高,预期设备经济性会快速提升。
 
POPAID:中来创新推出POPAID设备,率先推动量产。POPAID为公司与江苏杰太合作,利用其独创的线性等离子源技术,共同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等离子氧化及等离子辅助原位掺杂技术,该设备利用链式平台传输载板,能够在不破真空情况下同时完成隧穿氧化和掺杂非晶硅沉积,真正做到无绕镀,同时一台设备可以替代现有管式高温氧化、管式LPCVD,离子注入去绕镀清洗四道工序的四台设备,简化TOPCon工序,进一步提升良率降低成本。该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成膜质量高,但是缺点在于成本相对较高。
 
PEALD:微导积极推动PEALD技术,技术成熟度有待提升。ALD技术本身可以将物质以单原子薄膜的形式一层一层沉积在基底表面,沉积精度更高、质量更好,而微导首次将PEALD技术应用于光伏领域,集合PEALD技术与PECVD技术于同一机台,在单台设备中实现了分腔体镀膜,设备可以同时完成TOPCon电池正面钝化层及减反射层、背面隧穿层及多晶硅层的制作,大幅替升镀膜效率,同时相比LPCVD与PECVD稳定性更高,但缺陷在于技术不成熟,还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供应。
 
Ø  IBC:爱旭正式推出ABC电池新产品,加速推进量产
 
ABC转换效率超预期,爱旭2022年拟布局8.5GW产能。在今年6月举办的光伏展中,爱旭正式发布了最新的N型ABC电池,ABC作为爱旭的专利技术,目前采用银浆的效率达到26%,非银技术量产效率达到25%,同时起步厚度低于150μm,有望加速实现量产经济性,目前爱旭布局两处ABC电池产能,其中2022年规划建设珠海6.5GW N型电池生产基地,同时布局浙江2.0GW基地。
 
2.3.4 组件:集中度持续提升,盈利有望环比改善
组件格局稳固,龙头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去年以来,组件龙头市占率快速提升,今年上半年在硅料短缺导致的供应量涨势下,龙头垂直整合一线厂家凭借成本优势,持续压迫二线厂家订单,根据PVInfoLink统计,TOP 10厂家上半年组件出货量约70.5GW,以上半年全球组件需求计算,测算占比远远突破以往7-8成的份额。另外,前十厂家之间,成长速度也有分化,前三名厂家对比去年同期的出货增长约有80%以上,CR3快速提升。
 
0
组件厂商积极降本增效,上游原材料价格会落后,盈利空间有望逐步改善。由于组件定价具有一定的期货属性,因此在原材料价格上行阶段,组件厂商难以重新对交付的组件进行重新议价,将导致盈利能力受损,在原材料价格稳定的阶段,组件厂商采购、生产、交付工作可以正常进行,且原材料成本变动可以更好地向下游传导,此时组件盈利较为稳定。去年四季度以来,作为组件原材料的玻璃、硅价格相继大幅上涨,推升组件厂商成本压力,进入二季度,通过主动缩短交付周期、重新议价、积极降本增效等措施,组件盈利有所回升。5月末开始,硅料价格站上200元/kg,大幅抬高组件成本与价格,下游业主开始观望,装机需求被抑制,压缩组件厂商盈利空间,但组件厂商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盈利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展望2022年,伴随上游供给释放,原材料及组件价格回调,下游装机需求重新释放,组件盈利空间有望实现逐季度的环比改善。
 
0
2.4 投资建议:长期趋势不断强化,关注短期高景气环节
行业长期趋势确定,短期需关注下游装机需求的复苏。光伏长期增长的确定性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同时在全球各国减排政策持续刺激下,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目前估值水平也反应了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同时由于业绩确定性的增强,行业也提前完成估值切换。预期明年,在硅料产能释放、价格回落的带动下,组件价格或将迎来下调,今年下游业主在高价组件的压力测试下,仍能实现一定的装机经济性,组件价格回落将进一步刺激行业装机需求的释放,2022年行业装机或将迎来大幅增长。此外,伴随行业各环节竞争格局的演化,行业利润也将迎来重新分配,硅料因新建产能释放,利润会重回下游,同时硅片端技术充分扩散,产能快速提升,竞争加剧或将难以留存高额利润,光伏下游板块业绩有望迎来明显修复。
 
0
短期需求高增,产能瓶颈环节仍将迎来高景气度。在行业需求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产能紧张环节将保持高景气度。其中EVA树脂由于产能建设周期长,技术水平要求高,因而供给增量有限,供需格局最为紧张,预期2022年景气度最高,胶膜行业因上游供给有限且竞争格局极为优质,预期明年产品也将相对紧缺,有望保持在较高景气度水平。此外,由于硅料新增产能释放较慢,且能耗双控政策或将影响行业扩产节奏,全年新增有效产能相对有限,硅料环节有望维持较高景气,板块盈利确定性较强。
 
龙头集中度持续提升,关注一体化龙头布局机会。2020年以来,各大龙头相继完成融资扩充产能,补齐短板,向一体化转型。在原材料价格持续高增的背景下,一体化组件龙头季度盈利能力呈现环比提升态势,预期在进入原材料价格下行通道中,一体化组件厂商利润或将持续修复,同时伴随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组件厂有望迎来量利齐升,业绩存在大幅修复的可能。
 
技术周期拐点,关注新技术进展和设备厂订单情况。长期来看,光伏转换效率提升是必然趋势,随着光伏大尺寸PERC扩产的结束,电池片厂商有望陆续将关注度向新技术方向转移。今年上半,新投资扩产的异质结、TopCon等技术陆续获得量产数据,验证了量产可行性,下半年开始,各大电池厂商开始布局大规模投资计划,有望加速量产和对PERC的替代,建议持续关注新技术进展和电池片设备厂商订单情况。
三、风电:大型化推动行业降本,行业成长确定性逐步增强
3.1 需求:风光大基地+风电下乡陆续启动,打开风电长期成长空间
 
风光大基地启动陆续启动,百GW项目已有序开工。10月12日,领导人发表《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讲话,我国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目前我国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西南、东北地区,通过各省的“十四五”初期规划来看,风光装机规划已超过200GW。风光作为能源转型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大基地项目的启动意味着国内新能源建设开始加速,国内需求有望持续提升。
 
0
风电下乡正式启动,十四五装机量将达50GW。2021年10月17日,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活动共有118家城市政府代表,600多家风电企业参与,仪式上发布了风电伙伴行动具体方案,方案明确,力争2021年年底前启动首批10个县市总规划容量500万干瓦示范项目。“十四五”期间,在全国100个县,优选5000个村,安装1万台风机,总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风电下乡有望为风电装机带来明显增量,风电成长确定性逐步增强。
 
风电装机持续稳步增长,1-10月新增装机19.19GW,受抢装潮驱动,前三季度新增海上风电装机4.2GW,同比增长167.5%。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1-10月,我国新增风电装机19.19GW,受2020年抢装潮高基数影响,同比增速回落至4.92%。其中海上风电受抢装潮影响,新增装机4.2GW,同比增长167.5%。全年来看,根据中电联预测,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将达到50GW,即使保守预计装机达到约40GW,11-12月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20GW,风电产业链有望迎来高景气。
0
签署全球风能宣言,全球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加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OP26)即将召开之际,GWEC号召全球主要风电企业及机构签署《全球风能宣言》,其中提出,目前全球风电装机容量近800GW,风电可以帮助世界每年减少超过1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制定的2050年发展蓝图,风电将成为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核心之一,按照目前的年装机水平,到2050年,风电产生的能源远不足以支撑全球实现净零排放,根据GWEC的测算,若要在未来九年内回到实现净零排放的轨道,全球每年风电装机容量必须在2020年93GW的基础上翻两番,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加速。
3.2 海上风电迎来加速,有望推动度电成本快速下降
3.2.1 国内政策积极推动,平价元年风机招标价格大幅下降
“十四五”期间,各省海上风电规划总容量超过40GW,产业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我国沿海各省已陆续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建设,山东、江苏、广东进一步提出要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根据北极星风电网的新闻,“十四五”期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将超过40GW。随着各地政府加大海上风电政策支持力度,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有望迎来平价,产业链有望迎来高速发展。
 
广东率先推出地补标准,各省有望逐步跟进。2021年6月11日,广东省印发《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自2022年起,广东省财政对2018年底前已完成核准、在2022年至2024年全容量并网的省管海域风电项目实施投资补贴,项目并网价格执行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平价),推动项目开发由补贴向平价平稳过渡。
 
0
平价之后主机招标价格快速下降,有望加速国内海上风电实现平价。9月以来,国内海上风电招标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华润苍南海上风电(含塔筒)(400MW)、中广核象山涂茨海上风电(280MW)两个项目的招标,中标价格均维持在4000元/kw左右,作为对比,2020年5月曾完成一次招标,远景能源以7264.3元/ kW(含塔筒)价格中标,本次重新招标后风机(含塔筒)招标价格降幅超过四成,有望加速国内海上风电实现平价。
 
0
 
3.2.2 美国开启海上风电发展新时代,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有望超预期
 
GWEC发布《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未来十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235GW。9月9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1全球海上风电报告》,虽然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略降至6.1GW,但在国内抢装的驱动下,2021年将是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创纪录的一年。此外,报告预计,在现有风电政策的情况下,未来十年全球将新增海上风电装机235 GW,这一增量相当于现有海上风电装机的七倍,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3%,全球海上风电发展将迎来加速。
 
0
拜登政府将大规模扩建海上风电,2030年有望实现装机30GW,带来明显增量。根据国际能源网新闻,10月13日,美国内政部长德布哈兰德宣布,拜登政府计划大规模扩建美国沿海地区风电厂,目标到2030年实现海上风电装机30GW。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GWEC发布的《2021年全球风能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新增海上风电吊装规模仅有12MW,此次政策目标的提出有望打开美国海上风电装机空间,加速全球海上风电发展。
0
 
3.3 主机加速大型化降本,带动行业需求快速提升
3.2.1 主机:大型化降本加速,风电经济性逐步优化
Ø  陆上风电:风机加速大型化,招标量快速提升。
 
风机大型化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行业招标量持续高景气,风电增长确定性逐步增强。根据金风科技2021年三季度业绩报告,年初以来,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其中3S机组招标价格从年初的3043元/w降至2410元/w,4s机组招标价格从年初的2991元/w降至2326元/w,降幅均超过20%,大型化推动风机生产成本及风电场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带动全年风电招标持续高景气,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41.9GW,同比增长115.1%,且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31.10GW的招标规模,招标规模的快速提升有望推动下一阶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风电长期增长确定性逐步增强。
 
0
行业加速大型化转型,风机向降本能力更强的技术路线倾斜。风机共有直驱、双馈、半直驱三条技术路线,其中直驱运行稳定性更高,后续维护费用更低,而双馈、半直驱结构更加紧凑,且更适合在大型化过程中实现降本,今年以来,多家国内主要的直驱风机厂商纷纷发布半直驱产品,如金风科技发布最新一代的中速永磁技术平台,涵盖3.85-7.2兆瓦14款不同容量的陆上风机,以及12兆瓦的海上风机,东方电气也加速双馈机型的研制工作,今年7月正式发布DEW-G4000-165双馈新机型。
 
Ø  海上风电:降本路径明确,大型化风机技术逐步成熟
 
海上风电大型化趋势明确,14-15MW机型有望批量化部署。未来五年,在各国政府政策支持逐步强化,浮体式离岸风力发电的进一步商业化与工业化,风机持续大型化的驱动下,海上风电度电成本有望迎来显著下降,逐步在全球各主要国家实现平价上网,过去十年间,海上风电机型容量规模从6-7MW提升至目前15MW(维斯塔斯)的水平,2021年,西门子歌美飒成为瑞典电力公司Vattenfall Norfolk 海上风电项目(3.6GW)的首选整机供应商,西门子歌美飒或将批量部署最新的14MW+ SG 14-236 DD 海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大型化趋势明确。
0
国内海上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但目前正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同于海外双馈、直驱、半直驱技术路线多点开花,国内海上风机大型化道路上,目前仍以半直驱路线为主,2021年明阳智能推出MySE16.0-242海上风电机组,该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16MW,超过维斯塔斯V236-15.0MW、西门子歌美飒14MW-222DD、GE Haliade X 14MW-220三款机型,成为单机容量中国最大、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
 
0
国内首台漂浮式海上风机下线,加速推动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开发。5月26日,国内首台漂浮式机组—由明阳智能自主研发的MySE5.5MW抗台风型浮式机组—在明阳智能阳江基地装配完成并测试下线,标志着国内首台海上漂浮式试验样机即将安装应用,应用此漂浮式风机的三峡阳江沙扒项目将成为首个国家级漂浮式示范项目。漂浮式海上风机的成功研发,将为我国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增长。
 
3.2.2 塔筒:单位盈利稳定,充分受益于装机增长与集中度提升
塔筒环节单位盈利较为稳定,行业龙头充分受益于装机增长与集中度提升。风电塔筒环节,多采用项目招标制的方式获得订单,同时定价以成本加成模式为主,这保证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敞口相对可控,在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盈利能力相对较为稳定。今年二季度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而国内主要塔筒企业仍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盈利能力。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同时行业龙头已布局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凭借成本优势与品牌口碑,龙头市占率有望快速提升。
 
0
 
3.2.3 零部件:短期业绩承压,长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年度供货协议锁定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上涨压缩厂商利润。风机零部件企业一般在每年年底与主机厂签订下一年度的供货框架协议,由于风机零部件产品多采用成本加成模式进行定价,框架协议中一般会固定原材料价格,因此当下一年度原材料价格出现波动时,零部件企业的盈利空间也会响应受到较大影响。以常规铸锻件为例,今年二季度以来,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导致零部件厂商成本压力不断提升,盈利空间受到挤压,预期伴随原材料价格回落,业绩有望环比改善。
0
风电主轴轴承性能要求严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风电用轴承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主轴轴承,二是偏航轴承,三是变桨轴承,其中后两种轴承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主轴轴承因承受风电叶片的径向力,同时始终处于转动状态,因此对于轴承加工精度、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国产化程度相对较低,仅在小容量机型中有部分替代,在大容量机型上还是以海外轴承为主。包括新强联、瓦轴、洛轴在内的国内的领先风电轴承企业都在积极推动主轴轴承的国产化进程,由于主轴轴承是风机中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验证周期相对较长,国产轴承通过验证后,有望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提升份额。
 
0
齿轮箱需求有望快速增长,国产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齿轮箱的主要作用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使其得到相应的转速,齿轮箱是整个风机传动系统的最薄弱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成本占比及故障率都相对较高,因此对于厂商的技术能力、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在风机三种技术路线中,齿轮箱主要应用于双馈及半直驱风机,随着国内风机大型化趋势加速,预期未来有着更强降本能力的双馈及半直驱机组占比将不断提升,齿轮箱需求增速也将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齿轮箱供应商为三家,南高齿、采埃孚以及威能极,除南高齿外,其余两家均为海外企业,随着更多的国内厂商入局齿轮箱环节,现有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国产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3.4 投资建议:行业成长性逐步增强,关注海上风电发展机遇
十四五成长确定性增强,行业迎来估值修复。伴随行业大基地和风电下乡的逐步启动,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成长确定性逐步增强,行业估值也在年中触底之后迎来修复,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风电将是重要的参与者,持续看好行业未来发展景气度,装机需求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此外,沿海各省市已布局较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开发计划,政策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加速实现平价,长期发展有望超预期。
 
0
受益装机需求快速增长,行业进入高景气度阶段。年初以来,风机招标价格持续下降,带动风电装机经济性不断提升,前三季度行业公开招标量达到41.9GW,同比增长115.1%,且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31.10GW的招标规模,预期在大规模招标的带动下,明年风机装机将实现大幅增长,行业将进入高景气度阶段。从细分环节来看,塔筒环节加工费相对固定,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风电降本影响较小,因而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增长。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若全球新能源需求不及预期,将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产业链需求等造成不利影响。
 
锂电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随着大量新入局者的加入,锂电部分材料环节的竞争格局可能受到一定冲击。
 
各国政策变化超预期下行。若全球主要新能源消费国家产业政策、补贴政策发生改变,则产业链上公司盈利能力或产生变化。
 
供给瓶颈环节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若光伏供应瓶颈环节产能释放延期,或将加剧产业链价格博弈,导致光伏板块盈利不及预期。
 
风电主机竞争加剧,招标价格超预期下降,海上风电补贴政策不及预期。若因竞争格局变化带来风电主机招标价格超预期下降,或将对各环节盈利能力造成冲击。海上风电尚未实现平价,若后续补贴政策不及预期,则会压制海上风电装机需求释放。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隆基绿能
S
宁德时代
工分
5.83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2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评论(3)
只看楼主
热度排序
最新发布
最新互动
  • 熊途牛路
    躺平的老韭菜
    只看TA
    2021-11-29 08:03
    谢谢分享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28 23:39
    辛苦了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只看TA
    2021-11-28 20:09
    辛苦了,珍藏起来
    0
    0
    打赏
    回复
    投诉
  • 1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