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酒话山人
为国接盘的老韭菜
2023-05-17 22:50:09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开展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修复的背景是什么,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彭苏萍: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即黄河流经所滋养和直接影响地理生态学区域的保护。从地貌上看,主要包括高原丘陵区、黄土沟壑区、风积沙区和冲积平原区。其中,黄土沟壑区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85%,分布在陕北、晋北、晋中、晋东、黄陇等地区;风积沙区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3%,集中在神东、宁东等地区;冲积平原区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5.6%,如鲁西、河南等地区。
黄河流域是我国煤炭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总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其中含煤区域超过35.7万平方公里;煤炭年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有9个在沿线分布。但同时,煤炭开发也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最严重的人为干扰因素。
水资源短缺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晋陕蒙宁甘五省区均为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全国的4%,而煤炭开采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造成生态恶化。数据显示,开采1吨煤炭平均要消耗水资源约2吨,按照煤炭年产量28亿吨计算,所消耗的水资源超过56亿吨。若加上煤化工企业用水,整个黄河流域煤矿区每年增加的用水量超过100亿吨。生态脆弱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煤炭规模开发的瓶颈。
在本就缺水的基础上,煤炭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环境。开采引起了地表沉陷、地面塌陷和裂缝,导致矿区地下水位大范围和大幅度疏降。同时,大规模煤炭开采具有干扰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广等特点。在上游高寒高海拔草甸区,煤炭埋藏浅倾角大,生态涵养功能退化;在中游干旱半干旱区,煤炭开采后,黄土沟壑区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流入黄河的泥沙淤积,风积沙区加速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在下游,煤炭开采沉陷使陆地转变为水陆两相生态系统,耕地减少的同时,形成封闭式的湖泊,土壤水渍积水,产生次生盐碱化。煤炭开采的特殊性与黄河流域地质地貌属性相叠加,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驱动机制和生态水文效应特别性,使得人工生态修复+自修复更具有现实意义。而现有方法和技术难以支撑黄河流域煤炭开采与生态协调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理论和技术创新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战略实施的迫切需求。在高原丘陵区,冻土层破坏和水源涵养退化,需要开展修复重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黄土沟壑区,需要深入研究煤炭开采造成的裂隙与地表土层的风化分解关系,抓好水土保持和土壤提质增容。在风积沙区,需研究煤矿开采与地下水位变化观测,探讨地下水变化与土壤沙化的关系。在冲积平原区,需研究开采沉陷与地下潜水位的关系,保护和复垦耕地,构造人工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
创新技术理念 加强区域规划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黄河流域煤矿区的生态战略应该如何制定和实施?
彭苏萍:党的报告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黄河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渤海的天然生态廊道,是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牢这个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尤为关键。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修复必须树立战略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考虑。一是思维创新。要改变原先人们认为煤炭开采是环境破坏的原因的旧观念,充分利用煤炭开采过程对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这一如同耕种过程中的“松土”作用动力,减缓干旱半干旱地区极易形成的次生盐碱化现象。通过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将人工修复技术和生态自修复作用结合在一起,使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治理由被动防治转变为主动治理,成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典范,并被其他行业借鉴和推广应用。
二是树立分区立体生态修复理念。采用四维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煤炭开采上覆岩层和第四纪地层的破(开)裂、发育、后期闭合过程、地下水流动方向和流量进行精细描述,分析对不同植物类型的伤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构筑地下或地面水库,保护水资源。在上游矿区,以水资源涵养与生态协调还草为重,涵养水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在中游矿区,开展黄土沟壑区土地整治,建立大面积人工林或经济作物基地;在风积沙区,通过种植草本和灌木植物养地,乔木和经济林实现增效。在下游矿区,针对地下潜水位高、厚煤层或多煤层地区,建设地面人工湖泊或湿地。
三是将生态修复模式与区域规划有机结合。黄河流域中上游榆林、鄂尔多斯一带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能源城市,以此为中心进行环境和生态连片治理,建立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公园,构建黄土区—沙漠区—开采沉陷湿地不同生态景观功能区域。向北延伸有元蒙文化资源,向南至延安黄陵一带是红色旅游区,结合文化、休闲产业,实现煤矿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构建不同模式 分区立体修复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修复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是什么?
彭苏萍: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建设重点各有不同。必须在采用先进方法对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特征进行系统的本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统筹谋划,构建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不断提升黄河流域“健康指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在黄河上游高原区,构建高寒草甸水源涵养模式,针对上游表土层薄、植被恢复慢、生态脆弱,而煤层厚、埋深浅、大倾角的特征,探索生态优化开采工艺模式,保障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连通性。同时,将露采转为井工,降低扰动,实现生态保护。
在黄河中游煤矿区,探索水资源保护模式。针对中游地区干旱半干旱、煤层厚、埋深浅、基岩薄,煤层开采形成导水裂缝贯通性好等特征,重点探索区域水文连通性,实现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协调开发,构建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利用模式。
在黄河中游黄土沟壑煤矿区,构建保持水土的林草灌溉模式。针对干旱半干旱黄土沟壑区,开采沉陷裂缝导致地貌破碎、水土流失加剧的情况,将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调输到山顶高地建立储水库池,形成自流灌溉林草地的方法体系,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生态修复,提升土地利用水平。
在黄河中游风积沙煤矿区,探索增加湿地促生态修复模式。黄河中游毛乌素沙漠一带的煤矿区,地下水位较高,煤炭开采沉陷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探索利用人造湿地的开采沉陷增湿地促生态模式,优化区域生态系统格局—过程—服务,提升生态屏障效应;通过扩大人工湿地湖泊反哺生态,实现人工与自修复结合的灌草生态修复。
在黄河下游煤矿区,构建水陆两相保土增湿生态模式。针对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潜水位高、煤层多、厚度大,开采导致地表积水特点,因地制宜,通过人工修复主动引导,结合湿地生态自修复强特点,提升生态屏障功能,构建下游平原水沙协调的农田—湿地交错区。
如果说,黄河流域的煤矿开采为区域富饶奠定了基础,煤炭开发实现了区域富饶,那么生态修复将延续这种富饶。在沟壑深陷地带,可通过矿区环境与生态再造,建立人工湿地、湖泊区,构建耕地区、草灌区、森林区,打造以生态重建为中心的农林观光及农业生态区。在黄土高原,可打造现代农业体验与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与农产品的高效增产。在沙漠区,可利用集成无人机飞播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构建中草药种植示范区,采取“农户+企业”合作的模式建成示范区,创造一个煤炭沉陷区产业再造、环境修复的新模式。
@酒话山人:  【工信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5年,黄河流域工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全面完成,传统制造业能耗、水耗、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水平
2 赞同-4 评论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工分
0.01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0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