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动
登录注册
某头部机构电动车产业链系列电话会议纪要
Adler
一路目送的龙头选手
2021-07-11 20:25:59

核心观点

 

电新行业分析师:

 

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是J型增长,未来会大超预期,对21-23年需求预测分别上调203030万辆。需求爆发之下是供给的矛盾,尤其是中游的扩张和排产之大(扩产速度几乎在50%以上)是历史上完全没见过的。六氟等主要产品明年年中之前看不到供需矛盾缓解,双氟23年都看不到缓解,现在介入根本没风险。上游原材料方面供需平衡点在450-500万辆,这个数字之上就会产生供需缺口。而且上游需求的增长相对于中游还有额外20-30%的杠杆效应。

 

相关标的: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天赐材料、永泰科技、璞泰来、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

 

行业专家:

 

政策(双碳)+消费(欧洲去年消费大超预期,美国今年有望复刻欧洲去年)+供应链问题(澳矿、南美产能有限,中国盐湖新增产能有限,江西云母提锂就是伴生品)导致锂资源供需紧平衡短期看不到尽头。国内锂资源供给能否放量关键还是要看盐湖提锂技术的变化。

 

对于盐湖来讲,未来萃取、吸附、半烧法等从晾晒富集的卤水中提锂的方法可能要向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的电化学脱嵌法转移。前者需求大范围的晾晒土地,污染环境,而后者则可以直接从原卤中提锂。

 

相对于LFP,专家还是更看好三元高镍的未来趋势,氢氧化锂景气度相对比碳酸锂更高。但现在碳酸锂转氢氧化锂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因此二者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程度的倒挂。

 

详细纪要

 

电新首席研究员发言

 

4月份已经上调销量预期。我们认为航和J型发展,新车型发售使得市场远超大家的线性预测。我们调研过,市场预期停留在230240万辆,但是是错的。Q1传统淡季,销量单月已经20万辆了,全年240晚安两也不是问题。为什么市场上修预期要比我们慢?因为一时很多投资者用线性思维预测非线性增长,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行情持续超预期。全球需求来讲,预计国内今年270-280万辆。上调后,21-23年,5938761136万辆,相比之前预测提高了203030.调高幅度来自美国市场,美国政策应该年底有落地,明年美国类似去年欧洲,有初始爆发。

 

从年初到现在无论动力电池和材料,排产能到这种份上,持续时间之久我是第一次见。我完整经历过电动车的一轮发展,15年到现在,中有排产成这个样子的还是第一次。没有谁能够预测非线性增长的为例。上市公司不断扩产,市场讨论是否会激进,会否产能过剩,但今年已经供不上货了,需求很旺盛。明年需求端几乎是没有风险了。无论是Q3Q4新车型还是国内外消费驱动,问题不大。中游隔膜是确定供不应求的,持续时间非常长。明后年能扩出来的湿法隔膜的是显著低于需求的。湿法转移到的干法也会供不应求。电解液包括六氟、VC持续紧缺。到明年年中之前,EMC到后年,双氟到22-23年,都是持续偏紧的。所以中游无论是隔膜、六氟这条线还是正负极,都在开始大规模扩产,基本扩产增速没有低于50%,激进的双倍。中游龙头公司无论是行业增长还是市占率提升,今明两年业绩会大爆发。部分环节供不应求,价格不排除上行带来盈利进一步超预期。

 

从中国角度来讲,我们这边正极、六氟等环节因为原材料价格问题,裤衩呢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都会出现放量来匹配产业需求。对于上游来讲,也是有杠杆效应的。中游1.3-1.5倍,明年60-70%上涨。上游会比终端需求增速更高。

 

我们中下游观点非常明确,景气度向上,短期根本没风险,表地上出了选择低成本优势的宁德时代、恩捷股份等龙头外,其他细分龙头比如天赐材料、永泰科技、璞泰来、中伟股份、当升科技、容百科技都可以买,核心是仓位。

 

上游锂电材料来看,供需平衡点在450-500万辆,都是供不应局面,如果到550-600万辆,锂电材料缺口在5-10%。中有缓解扩张很快,对应潜在含义是,上游需求带来牛鞭效应的放大。中游需求是1,上游就是1.2-1.3。去年开始对于碳酸锂我们认为20capex下滑奠定了21-22年长周期景气度上行。此外,包括稀土、钴、镍、前驱体、铜箔、铝箔等,景气度都上行。这轮周期结束点可能最早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和23年。缉拿您下班啊您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关注上游的投资者越来越多。整个上有板块,估值体系并没有因旱价格上涨预期和景气度持续性预期。大家看到中邮箱号,上游还有价格弹性的问题。

 

Hatch有色首席咨询顾问发言

 

大家担心下游快速拉动的趋势上游能不能跟上。我要泼冷水,下游需求爆发上有需求未必跟得上。我跟很多客户做了钴、锂、镍以及其他碳中和品种的研究。我今天从政策面、消费资源和供应这几块来讲一讲。

 

政策来讲,过去麦肯锡等机构都在讲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讲好了,全球格局也就清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有2021-2035年规划,2025年目标是20%35年电动化完成。包括碳中和政策来讲,已经看到新能源趋势不可逆转。

 

下游电动车排产,包括中游下游来讲,总计需求55万吨(去年),锂盐去年紧平衡。今年预测中国这边电极材料需求大于70万吨,反映到锂盐,有明显短缺。资源角度讲,像青海、江西、四川这块的锂的资源似乎是不缺的,尤其我们还从澳大利亚进口了大量锂辉石。但为什么今年锂盐价格增长很快?除了跟澳洲这块锂辉石供应短缺以外,更多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内资源来讲,整个青海盐湖提锂去年产量5万吨,今年预测7万吨,这个增长速度跟中游下游增长严重不匹配。终端电池装机量来讲去年增速超100%。但锂盐、云母、碳酸锂这块整体增长率也就在40%。这种不匹配加大了锂盐供应短缺。我们作为第三方咨询公司,对价格来讲是不太铭感的,更多关注供应链和技术。投资者也会问,这种供应状况有没可能突破,但我们要说这种突破的可能性不止需要1-2年,当技术和市场达到平衡是,上游才可能实现爆发式的增长。其他投资者也在讲,中游像中伟等不仅上游的锂,像镍等也在非洲、印尼做了布局,进去额度非常大。现在我们说资源为王,锂的情况供给矛盾很突出,更多不是资源短缺突出,而是可利用性的短缺。全球目前资源在澳洲(锂辉石)、金山角地区是卤水,中国陆水很多,但可开采的资源不多。这导致中下游企业对资源争夺愈发激烈。中国的资源在四川,尤其是甘孜区开发程度很低,一方面是开采条件恶劣,另外一方面青海供应瓶颈是老卤富集的程度,西藏那边也是自然条件限制,供应有限,江西云母提锂更多是伴生产品,在主产品没有爆发需求之下,很难得到大规模开采。不可能说江西的云母作为主产品开发,可能更多考虑高价值的钽铌开采。因此江西供应天花板也是有的。西藏受技术和开发条件影响难以快速上量。国内来讲,短缺趋势跟国内需求匹配度不高。看到赣锋、宁德等陆续去阿根廷、玻利维亚,像五矿都在对外搞资源,可以看到资源紧缺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麦肯锡发布了全球战略指标。重点提到了中国新能源产业在继续引领全球。除了中国,哈努过去年发布了大手笔2270亿美元,可以看到电极材料这么大手笔下来,原料也是严重短缺,短缺是群安球星的。看欧洲,今年销量比中国更好。

 

我们可以看到锂的短缺短期内是必然的,可逆性很差。总体来将,我们要讲一点技术。比如盐湖提锂技术14年后有改进,也是中国锂盐很大程度有所补充的原因,我们盐湖提锂成本是3万,海外会更低,2万多一点。低成本之下,我们掩护体力一直没有爆发性增长的原因在于,盐湖提锂前端要大量晒场浓缩老卤。本来盐湖锂储备非常大,但青海老卤制备速度有限,一方面是品位非常低,1万吨碳酸锂需要间20平方公里的晒场。中国一个县的面积也就几百平方公里。这种恐怖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户对环境的危害。这也跟国家环保政策是冲突的。我们亟需新技术突破。国外叫DBLE,有三到四种直接提锂。国内也有电化学脱嵌技术,但成本高,6-7万。现价下还有利润,但赵中伟的技术重视成本线已经能做到2.3万的成本而来,完全成本在2.5-2.6/吨。也就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全球锂盐能不能够快速匹配需求要看直接提锂的技术能不能快速产业化。如果一旦直接提锂技术直接可以提原卤水,不需要建晒场,锂盐共赢才会有所缓解,价格才不会直线向上。氢氧化锂发展很快,主要用在高镍622811。去年9.27万吨量,今年可能达到13-14万吨。可以看到陆续有像四川容汇锂业,像杉杉股份,有吧从碳酸锂转化为氢氧化锂的装置,这个趋势很明显,与三元材料发展趋势分不开的。我不认为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价格有背离,二者可以相互转化,会集体趋同波动。

 

上游供应中短期(3-5年)看不到缓解。5年后更多要关注技术,如果直接提锂产业化,会有缓解,但短中期看不到,除非政策面有波动。比如中游或下游市场有平津,或者下游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有困惑等,但技术时永远发展的。我对未来新能源产业也是非常乐观的。我更多希望投资者不单单研究二级市场,也要关心一级市场,带动产业发展,它跟我们的技术、需求、终端、全球的政策面分不开的。碳中和是不可逆的,新能源也是很宝贵的时间窗口。

 

固态电池方面。技术层面比较难产业化。但像天齐、赣锋、雅宝已经陆续在做金属类配对,实现负极弹性布局,让我们看到希望的曙光。锂电能量密度及其他请款哥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固态电池也是好的突破方向,让我们加大锂的应用,会加深供应的不匹配。这也是要取决于后续的盐湖提锂技术。

 

问答环节

 

Q:介绍一下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差异以及各自供求关系?

 

A:碳酸锂更多是622以下的产品,包括磷酸铁锂更多是偏向碳酸锂。高镍产品,像少部分622用的是氢氧化锂,81190505这种主要是请杨阿虎李,制备过程中更有温度差异,是一些基数问题,如果是碳酸锂,会有团制现象,不宜用碳酸锂。氢氧化锂与高镍发展分不开,可以看到缉拿您9万吨,敏感in13万吨需求,可以看出高镍的趋势。低镍角度来讲,刀片电池以及LFP电池,以及其他523333这块的对于碳酸锂需求较大。目前而言碳酸锂需求全你是18万吨,今年增长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大,会到25万吨左右。但碳酸锂基础产量比这个大。我们有6家企业在做碳酸锂转化成氢氧化锂。未来大部分卤水碳酸锂会成为氢氧化锂的原料。因此二者价格并非倒挂,而是交叉波动。氢氧化锂技术已经可以突破,完全可有碳酸锂转化而来,转化成本在7000-14000的水平。像横州这块几个企业做到7000-9000.所以这个转化成本可以看到产品价差之间很难超过10000,超过这个节点就会有套利的空间。我们对蔚来的预测是高镍是趋势,氢氧化利用量快速上升。磷酸铁锂也有一定占比,因为充电桩和换电的逐步普及,也会给LFP提供很好的生存空间,他们二者长期共同存在。但拉长更看好三元。之前跟中南大学讨论过,低端市场LFP占主要,但高镍是主流,LFP更多是落后技术,未来网更高能量密度转化是必然。但二者并不冲突。

 

Q:赵教授的直接提锂产业化没有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A:我一直在关注这个技术。中南立业溧阳的产线去年剪彩的,这块为什么没有投产,有些原因不方便公众场合将,更多是有一个原料的问题。电化学这块,赵老师是做钨钼分离的,很多都已经产业化,电化学脱嵌则是首次。我认为目前因为没有找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赵老师也刚拿到西藏八千措盐湖的合作。它核心的技术在于,它在青海6项技术,包括例子萃取、吸附、半烧法扥都有很好的利润,一次你很难刺激企业投资一项全新的技术。它的技术有点阜新个主要在于能够处理原卤。情操付出了很大的环境代价建晒场,要20平方公里才能共生产1万吨碳酸锂。如果10万吨意味着要200平方公里,差不多三分之一个县城的幅员,我认为长期来讲是不科学的。SQM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像我资讯中南大学的技术,他们也在澳洲做这样的研究,过去没有竞技性。赵老师的技术我们看过中试数据,已经可以跟蓝科、一里坪、藏格等技术媲美了。市场无法接受是因为可能是名字问题,大家认为点用来那个很大,基础设施落后就很难产业化。所以这个理解是有问题的。电化学电压只需要0.4V,电流也非常低,几乎是长文进行的,它的电耗相比其他技术没有那么高。但因为名字问题,很多不理解技术的人而言会认为与碳中和历年相别。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但我们很欣喜发现八千措企业发现了。像西藏城投等公司也发现了,这个技术前景还是光明的。未来很多技术可以共存,尤其是像西藏的开发,不太适合现有技术。不适合的原因在于扎布耶盐湖在山峰之中,很难找到平地件晒场,其气候条件差,气温0度以下,老路需要正发水,蒸发速度满,因此急需找到用原卤水转化的技术。阿根廷也是一样的。我很好奇谁会吃第一个螃蟹。

 

Q:现在盐湖技术除了赵老师在做,像西安蓝深跟五矿一里坪也在做吸附法。赵老师中试产线产业化周期要多长?

 

吸附法是不能处理原卤的,它所谓的原卤,我们看到的是吸附法提取的技术首先是钠,再是钾,这是吸附法的原理,它也要建晒场。我们的定位是吸附法仍然是相对主流的技术。它发展了这么多年,跟现有技术匹配度还是不错的。但未来发展有瓶颈,还是离不开晒场。西安深蓝尝试用原卤,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这个产业里面已经没有太多秘密,我们认为短期速度不像中南锂业那么快。中南先把中试做出来。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成功更不影响扩大。吸附法不一样,中试到大试需要走很长的路。

 

Q:出了国内盐湖,像雅宝后面的盐湖扩建也会受制于开晒的量吗?扩产也不一定会实现这么激进的规划吗?

 

A:南美气候条件好,1万吨碳酸锂只需要-4-5平方公里晒场就可以,温度比西藏和青海要好。他们对未来市场不像中国那么乐观。SQM更看好高镍,要找碳酸锂转化氢氧化锂的方法。如果转化不是很顺利,开采就比较谨慎。国外也有一样的问题。虽然气候条件较好,速度快、成本低,但钾肥严重过剩,使得没办法堆这种盐类的东西,迫使其.0网直接提锂。中南这个技术使得提取出的水可以倒回盐湖。SQM不一样,钾肥必须要找到销售才行。钾肥全球过剩,在西藏地区来讲,钾肥出来后晕倒南方农业大省运输成本是比钾肥价格药膏,没有竞技性。海外也是,即使要卖给中国,需求也是有限的。全球钾肥30%过剩率。SQM和阿根廷要用传统工艺生产的话,钾肥会产生很多堆存成本,这是非常尴尬的。这是我对其产能目标怀疑的一个点。

 

Q:供需结构目前测算的是什么状况呢?短期供需偏紧的结论是怎么得到的?

 

A:我们做了完整预测,到2030年给的预测给的锂盐的量需求到了100多万吨,翻了5-6倍。但是下游汽车翻10倍,有一个gap在里面。我们当时锂盐也考虑了新技术进展。新技术出量在2025年会有较大的放量速度。但在25-30啊您老外接受起来没中过快,出货量还是以现有技术为主,看不到有太多过剩。尤其是固态电池发展更快,矛盾就更深了。我们也要预防下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的风险。中国汽车保有量是2.8亿辆,新能源汽车也就几百万良,25年新能源占比要20%,就是6000万辆水平,现在远远达不到。

声明:文章观点来自网友,仅为作者个人研究意见,不代表韭研公社观点及立场,站内所有文章均不构成投资建议,请投资者注意风险,独立审慎决策。
S
宁德时代
S
容百科技
S
天赐材料
S
璞泰来
S
恩捷股份
工分
2.47
转发
收藏
投诉
复制链接
分享到微信
有用 1
打赏作者
无用
真知无价,用钱说话
0个人打赏
同时转发
暂无数据